西街村位于濮城老城区内,东邻南街,西邻西关村,南北分邻南街、北街村。至2020年年底,该村有居民563户,总人口1978人,分7个居民组。其中回民54户、240人,有60岁以上174人,80岁以上26人。有中共党员73名。有27个姓氏,以董、沈、陈、晋等姓氏人口为多。有耕地29.33公顷,农作物为小麦、玉米、红薯、大豆、棉花等。全村有机井8眼,配套齐全,农田灌溉便利。村西有杨楼河,排涝方便。由于人多地少,粮食仅能自给。该村回汉共处,相互尊重,和睦相处几百年,从未发生过重大民族纠纷。1985 年,村委利用少数民族优惠政策,修建东西向水泥路1条,长500米,宽12米。大井街路面宽4米,总长1200米。著名的明代水井“大井”遗址即在大井街中间。村内有幼儿园1处,建筑面积750平方米,有4个班级,在园幼儿80名。
该村多数居民临街而居,农商兼营,有悠久的经商传统。餐饮、食品制作精良,其中刘桂军的馄饨制作在河南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;韩老四的餐饮颇受当地消费者欢迎;回族村民经商致富,走在村民致富的前头;康家的壮馍,董氏、沈家的香肠,占有市场份额较大。2011年,该村引进百姓量贩,村入股80万元,年销售额 120万元,村集体年收入15万元,成为濮城日用商品销售的龙头企业。
2014年,村委会落实上级小康村建设精神,改善村民居住环境,与京府建筑公司合作开发锦华社区,占地面积4公顷,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,建有高层电梯楼13栋,可容纳 480户,至2017年年底入住率达60%。村内建有大型文体广场1处,面积2000平方米,晨晚锻炼者络绎不绝。篮球场、乒乓球场训练组织健全,男女老幼都有参加,村乒乓球队多次在市、县比赛中名列前茅,村民街舞队多次在镇、县比赛中获一等奖。2015年,村成立“濮城心连心艺术团”,团长王宝生组织文娱爱好者,利用农闲和节假日排练节目,先后在全镇乡村巡演15场次。
至2020年年底,全村人均年收入1.6万元,人均居住面积达38平方米;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占总人口数的98.3%,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占总人口数的61%。村旁、宅外、路边、沟渠绿化面积达9.97万平方米,人均绿化面积50.4平方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