蚕王庄村,原名蚕王苗村,由蚕王庄和苗庄两个自然村组成,后因苗庄苗姓人入蚕王庄、苗庄消失,合二为一个村。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公里处,西邻葛楼村,北与五罗徐村接壤,东隔豆庄干渠与杨集乡李辛店村相望,南与周庄、沟寨村接壤。王氏先祖于明朝从濮州北街包头巷迁于现村址,以植桑养蚕为生,收成颇丰。据传,有蚕茧大如石磙者,故村名蚕王庄。至2020年年底,全村有耕地面积42.66公顷,村域面积15.67公顷。有4个村民小组,240户、1128人,其中男性536人、女性592人,80岁以上14人,60岁以上146人。有中共党员28人。王姓村民居多,另有罗、苗、刘、孙、田、彭等姓氏。
蚕王庄王氏族人以耕读传家,人才辈出,王载、王鼎祚均入选《濮州志•乡贤传》。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蚕王庄村更是人才辈出。至2020年年底,蚕王庄村共有大学生64人,其中硕士研究生有王占宇等5人,有王玄等3人公费留学海外。全村从事教育工作的15人,有高级职称2人;有县团级干部2人、科级干部11人。
1949年前,蚕王庄村地势低洼,且土地沙化、盐碱严重,村民靠天吃饭,不能解决温饱,多有外出讨饭者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该村村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,兴修水利,发展经济,生活得到改善。特别是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国家实行改革开放,蚕王庄村民多外出务工,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70%,每年务工收入达300万元。村民陆续创办农副企业,发展经济。2003年,村民王立山投资300万元率先建成1个养猪场,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,年出栏生猪200头,年收入180万元;王克芳投资15万元建成肉鸡养殖场1处,有3个大棚,面积3330平方米,年出栏肉鸡3万只,年收入18万元。
至2020年,蚕王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有主街道 2 条,宽6 米,总长550 米,均硬化、绿化,置立太阳能路灯 75盏。农户住房条件改善,新落成别墅式小洋楼10座,自来水、农用电入户率达100%,管道天然气入户率达90%。全村有机井10眼、配套设施齐全,村东有灌溉支渠4条、宽 3 米、总长 800 米,斗渠遍布,耕地全部实现自流灌溉,土质得到极大改善。村委办公室面积120平方米,设会议室、党员电教室、便民服务中心等。有图书室1处,面积30平方米,藏书3500册;有卫生室1处,占地面积120平米。有文化广场1处,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,配有乒乓球台、篮球架、单杠等健身器材,文化大舞台面积 20平方米。村有保洁员4名,配有垃圾箱20个。全村有家庭轿车84辆,收割机、铲车、挖掘机等大型机械9台,年创收入30万元。全村人均年收入1.1万元。农户拥有彩电、冰箱、空调户数占总户数的98%,拥有移动电话(手机)人数占总人口数的71%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占总人口的98%,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占总人口数的49%。村民生活环境良好。村旁、宅外、路边、沟渠绿化面积达14.5万平方米,人均绿化面积128.55平方米。2016年,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被评为濮城镇优秀干部,蚕王庄村被镇政府命名为先进村。